第十八章 因缘际会(四)
原本一场谈玄论道的盛会,因为一个异乡青年的突然出现,竟然变成了一出闹剧,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几位清名享誉京师的名流之士一时间也竟与市井莽夫无二了,清谈至此简直就是一种大大的侮辱……
然而,令人费解的却是,刘惔,刘驸马,贵为一朝驸马,又为今日论道之主办者,面对如今的局面不仅不觉声誉受损,反而满脸春风,若非涵养极深之人,真的是极难做到的。
“桓兄,果然少年英雄,气势简直如虎豹雄视,杀气腾腾啊!刘某人今日领教了!”
桓温一见人家论道正主露面了,联想那晚刘惔以礼相待,顿觉方才自己所做所为未免过于冲动,毕竟清谈只是以文会友,如今却因为自己冒失而搅得变了味道,实在是羞愧啊!
想到此处,桓温忙拱手施礼,口中道:“桓温唐突,一时语失搅了驸马兴致,罪过,罪过……”
“诶?哪里话来,桓兄真性情也!不拘小节,直抒己见,何其秒也!况且,能让京师百姓一睹桓兄风采,不也是一桩大大的幸事吗?至于,方才桓兄与几位先生那些言语冲突,只是切磋而已,有何不妥呢?若是早知桓兄在此,刘某定会力邀参加的。“刘惔气量宏大,完全没将刚才桓温大闹论道之事放在心上,反而把那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描写成了文人之间正常的探讨,这不仅令桓温大为惊叹,也让那几个名流雅士深深不解。
”各位,今日论道暂且告一段落,不过,借今日之机,刘某要向诸位介绍这位大晋朝的旷世奇才。想必,方才各位已然知道了,这位气度不凡的先生便是那替父报仇,单人单刃击杀三贼之孤胆英雄桓温了。“
”好!“
”壮哉!“
……
随着刘惔的隆重介绍,引得台下又是一阵热烈响应,的确,对于现如今羸弱的京都来说,桓温的到来真的犹如一股清流,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刘某对桓先生之才志钦佩已久,且觉得志同道合,故而,桓先生便是刘某之挚友,今后桓先生之事便是刘某之事。”刘驸马又大声说道,相当于在向全建康宣布他何桓温关系匪浅,今后胆敢有人对桓温不敬的话,便是与他刘惔作对了……
“哈哈,驸马爷能得桓先生这等少年英才,真可谓可喜可贺啊!在下在此先恭喜驸马了!”这时,王峥第一个走上前拱手对刘惔说道,其意明显的是在讨好刘驸马。许度、谢义二人也审时度势的跟上来向刘惔表达着恭维之辞。
却见刘融那三人已不知在何时不辞而别了……
论道至此算是收场了,一边焦老板指挥着手下准备收拾台上物件,一边是王峥、许度、谢义将刘驸马围住你一言他一语极尽赞美之辞,刘惔也似乎极为受用,满脸上尽显着得意。台下的人群也在这时开始离去,唯独将桓温弄得不知所措,立刻抽身而去,不辞而别,太失礼数,继续待着又觉得自己本于那些人非属同类,再谈下去索然无味。
“哎,只怪自己还是太沉不住气,好生在台下看着就是了,非要入这浑局,到现在进退两难该如何化解呢?”桓温本就不喜欢这种场面,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像物品一样被人展示。
“世人皆说桓温是英雄,而今日看却是一个毫无主见的莽夫也!”谁想,就在这时桓温身后响起一个人的声音。
那声音清脆有力掷地有声,立刻引得众人不约而同看了过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桓温。
那是一位英俊的世家公子,秀金白袍袭身,玉冠束发,腰缠丝带,身材不高,但却仪表堂堂,弯弯的两道细眉如柳叶般纤美,明眸灵动显示着此人聪慧过人,再加上螓蝉额首,简直就是画中的仙子一般。别说是风流才子驸马刘惔,就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与此少年相比也会自惭形秽的。
“好一个英俊少年,真为天人也!”桓温见了此人心中赞叹道,不过,听了他方才所言,似乎说的是自己。于是,桓温抱了抱拳。
“这位公子是否与在下有些误会?”
少年看着桓温,并未还礼,而是用鼻子轻轻哼了一声。
”呦!人家这是不屑与我对话呀!真是高傲啊!“又遇了尴尬,桓温也觉得今日自己好像是没选对吉日吉时,为何这么多人都在针对着自己。
“算了,还是回那征西将军府吧!”这样的难堪让桓温觉得没有意义再待下去了,所以当机立断就要离开是非之地。
“多谢驸马款待,在下还有事,就此告辞。”抛下一句话,也不管刘惔态度如何,桓温转身就走。
“桓温,建康水深,不适合你,还是回宣城守着祖业去吧!”桓温要走未走之际,就听到那个少年在身后又是一句刺耳的话语。
这已然不是误会、偏见,而更像是一种带着藐视的讥讽。
桓温停住脚步,血气方刚的他再也不能压抑这种愤懑不爽了。
“公子,何人?桓某与你可有过节?”此时桓温并未转回身,而是背对着那位世家公子哥儿冷冷问道,这种方式摆明了是一种警告。
“我与你无冤无仇,根本毫无瓜葛。”那公子毫不示弱地回答道。
“既如此,就请阁下收回适才所言。”
“为何?说什么乃本公子的自由,性格使然眼里揉不得沙子,你爱听便听,不愿听走了就是,却管不了我。”
桓温的愤怒又增一层,猛然间转回身,双眼直视那人,眼神冰冷如同两柄匕首,太阳穴青筋突起,似乎就要爆发。
而再看白衣公子不仅毫无惧色,反而又上前靠近了几步,二人相距不足三尺,若是桓温发难,眨眼间便可擒了他。
然而,桓温只在心中微叹一声便放弃了。
“看来京师之地并非桓温所想象中那样,报国无门或许全是自己的命数,无谓争斗又能有何意义……还是早早离了此地吧?”桓温联想这几日在建康的遭遇,初涉名利场,还未及边缘,便领教了什么是纠缠不清,什么是虚与委蛇,什么是阳奉阴违,以至于今日之事更加重了他的去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ksj.net。爱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ksj.net
然而,令人费解的却是,刘惔,刘驸马,贵为一朝驸马,又为今日论道之主办者,面对如今的局面不仅不觉声誉受损,反而满脸春风,若非涵养极深之人,真的是极难做到的。
“桓兄,果然少年英雄,气势简直如虎豹雄视,杀气腾腾啊!刘某人今日领教了!”
桓温一见人家论道正主露面了,联想那晚刘惔以礼相待,顿觉方才自己所做所为未免过于冲动,毕竟清谈只是以文会友,如今却因为自己冒失而搅得变了味道,实在是羞愧啊!
想到此处,桓温忙拱手施礼,口中道:“桓温唐突,一时语失搅了驸马兴致,罪过,罪过……”
“诶?哪里话来,桓兄真性情也!不拘小节,直抒己见,何其秒也!况且,能让京师百姓一睹桓兄风采,不也是一桩大大的幸事吗?至于,方才桓兄与几位先生那些言语冲突,只是切磋而已,有何不妥呢?若是早知桓兄在此,刘某定会力邀参加的。“刘惔气量宏大,完全没将刚才桓温大闹论道之事放在心上,反而把那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描写成了文人之间正常的探讨,这不仅令桓温大为惊叹,也让那几个名流雅士深深不解。
”各位,今日论道暂且告一段落,不过,借今日之机,刘某要向诸位介绍这位大晋朝的旷世奇才。想必,方才各位已然知道了,这位气度不凡的先生便是那替父报仇,单人单刃击杀三贼之孤胆英雄桓温了。“
”好!“
”壮哉!“
……
随着刘惔的隆重介绍,引得台下又是一阵热烈响应,的确,对于现如今羸弱的京都来说,桓温的到来真的犹如一股清流,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刘某对桓先生之才志钦佩已久,且觉得志同道合,故而,桓先生便是刘某之挚友,今后桓先生之事便是刘某之事。”刘驸马又大声说道,相当于在向全建康宣布他何桓温关系匪浅,今后胆敢有人对桓温不敬的话,便是与他刘惔作对了……
“哈哈,驸马爷能得桓先生这等少年英才,真可谓可喜可贺啊!在下在此先恭喜驸马了!”这时,王峥第一个走上前拱手对刘惔说道,其意明显的是在讨好刘驸马。许度、谢义二人也审时度势的跟上来向刘惔表达着恭维之辞。
却见刘融那三人已不知在何时不辞而别了……
论道至此算是收场了,一边焦老板指挥着手下准备收拾台上物件,一边是王峥、许度、谢义将刘驸马围住你一言他一语极尽赞美之辞,刘惔也似乎极为受用,满脸上尽显着得意。台下的人群也在这时开始离去,唯独将桓温弄得不知所措,立刻抽身而去,不辞而别,太失礼数,继续待着又觉得自己本于那些人非属同类,再谈下去索然无味。
“哎,只怪自己还是太沉不住气,好生在台下看着就是了,非要入这浑局,到现在进退两难该如何化解呢?”桓温本就不喜欢这种场面,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像物品一样被人展示。
“世人皆说桓温是英雄,而今日看却是一个毫无主见的莽夫也!”谁想,就在这时桓温身后响起一个人的声音。
那声音清脆有力掷地有声,立刻引得众人不约而同看了过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桓温。
那是一位英俊的世家公子,秀金白袍袭身,玉冠束发,腰缠丝带,身材不高,但却仪表堂堂,弯弯的两道细眉如柳叶般纤美,明眸灵动显示着此人聪慧过人,再加上螓蝉额首,简直就是画中的仙子一般。别说是风流才子驸马刘惔,就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与此少年相比也会自惭形秽的。
“好一个英俊少年,真为天人也!”桓温见了此人心中赞叹道,不过,听了他方才所言,似乎说的是自己。于是,桓温抱了抱拳。
“这位公子是否与在下有些误会?”
少年看着桓温,并未还礼,而是用鼻子轻轻哼了一声。
”呦!人家这是不屑与我对话呀!真是高傲啊!“又遇了尴尬,桓温也觉得今日自己好像是没选对吉日吉时,为何这么多人都在针对着自己。
“算了,还是回那征西将军府吧!”这样的难堪让桓温觉得没有意义再待下去了,所以当机立断就要离开是非之地。
“多谢驸马款待,在下还有事,就此告辞。”抛下一句话,也不管刘惔态度如何,桓温转身就走。
“桓温,建康水深,不适合你,还是回宣城守着祖业去吧!”桓温要走未走之际,就听到那个少年在身后又是一句刺耳的话语。
这已然不是误会、偏见,而更像是一种带着藐视的讥讽。
桓温停住脚步,血气方刚的他再也不能压抑这种愤懑不爽了。
“公子,何人?桓某与你可有过节?”此时桓温并未转回身,而是背对着那位世家公子哥儿冷冷问道,这种方式摆明了是一种警告。
“我与你无冤无仇,根本毫无瓜葛。”那公子毫不示弱地回答道。
“既如此,就请阁下收回适才所言。”
“为何?说什么乃本公子的自由,性格使然眼里揉不得沙子,你爱听便听,不愿听走了就是,却管不了我。”
桓温的愤怒又增一层,猛然间转回身,双眼直视那人,眼神冰冷如同两柄匕首,太阳穴青筋突起,似乎就要爆发。
而再看白衣公子不仅毫无惧色,反而又上前靠近了几步,二人相距不足三尺,若是桓温发难,眨眼间便可擒了他。
然而,桓温只在心中微叹一声便放弃了。
“看来京师之地并非桓温所想象中那样,报国无门或许全是自己的命数,无谓争斗又能有何意义……还是早早离了此地吧?”桓温联想这几日在建康的遭遇,初涉名利场,还未及边缘,便领教了什么是纠缠不清,什么是虚与委蛇,什么是阳奉阴违,以至于今日之事更加重了他的去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ksj.net。爱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ksj.net